理性对待“添加” 莫Kaiyun 开云再误读误导

2024-03-25 02:38:53

  商家所有的营销套路,概言之无非两种:放大其有,突出其无。“有”当然是人之所好,“无”当然是人所不好。套路本无罪,问题在于,营销之“有”“无”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精神的,否则就是忽悠,终会被识破、遭唾弃。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宣称“零添加”的食品,走的就是典型的“突出其无”的路数。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14个网购平台100个直播间进行监测,发现其中有83个直播间涉及“无糖”等相关产品,涉及“零添加”产品共66件。而从主播口播、网页详情页和产品标签与检测结果对比看,名不副实的占比接近一半。有些产品宣称“零添加”只是营销噱头;有些产品根本不需要添加色素或防腐剂却宣称“零添加色素”“零添加防腐剂”,这样做是一种误导。

  商家为何要打“零添加”这张牌?为了迎合消费时尚。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但他们缺乏相关科学知识,想当然地认为“纯天然”“零添加”的食品更健康,并盲目追捧。但事实上,这是对“添加”存在误读的结果。

  以生活中常见的酸奶为例。有不少商家宣称其产品“不添加增稠剂”。增稠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加入酸奶中用以防止产品凝冻散碎和乳清析出,这是业内几十年来的常规做法。常用的增稠剂有3种:植物胶质、明胶和改性淀粉。从基本构成看,这些增稠剂均无害,可以放心食用。而从实际功能看,它们对人体健康还是有益的——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喝酒前喝点有增稠剂的酸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相反,倒是那些不加增稠剂的酸奶,在储运过程中被颠簸晃动,变得汤汤水水的,不好看也不好喝了。

  误读之“误”,多缘于“读”得不对或没“读”对。去年6月,由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以下简称《认知调查》)显示,有62%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的物质,才能被称为食品添加剂,它们在合法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在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时,食品安全专家会充分考虑“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等极端情况,而网上所谓“长期大量摄入有害健康”几乎不可能出现。此外,国家标准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时是要“算总账”的,人们担心的“叠加效应”已涵盖在内。

  《认知调查》还显示,有66%的受访消费者认为“零添加”“零防腐剂”的食品更安全。其实,这是商家长期进行“恐慌营销”所造成的恶果之一。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信任和担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添加剂有害”的认知。从科学角度讲,Kaiyun App下载 全站“零添加”“零防腐剂”并不会更安全,商家如此宣称,除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之外,还会对其他产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食品行业良性发展。

  不少人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很大程度上是被那些非食品添加剂物质给“带偏”了。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Kaiyun App下载 全站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认知调查》的数据显示有近八成之多)将其误认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剂与违法添加物。近年来,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围绕食品添加剂做了大量科普,但很显然,这项工作还要加大力度推进。

  最后要提醒企业商家,从技术上讲,“零添加”并无壁垒,任何企业都能做,而以此标榜,则是玩噱头,忽悠消费者。为长远发展着眼,还是把心思用在正途,扎扎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抓质量、兢兢业业谋发展,这才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





服务热线

15953351116

© Copyright © 2023 开云体育-让运动随心所欲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街道办事处金晶大道234甲1号尚品大厦419-6
电话:159533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