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明胶黑幕
2022-12-02 09:25:00
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接下来是我们新闻频道连续第四年推出的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在2012年的时候,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经报道过浙江等地的胶囊生产企业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Kaiyun App下载 全站节目播出之后,各级执法监督部门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强了对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也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我们新闻频道的记者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胶囊和明胶行业继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胶囊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工业明胶作为生产原料了,取而代之的是专门的药用明胶。根据我们的了解,明胶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药用胶囊会用到药用明胶之外,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品,比如说糖果、酸奶等等,都会用到食用明胶作为食品添加剂,那么,这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明胶,到底是不是卫生,到底安不安全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三铭胶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占地面积5万平米,是国内一家大型明胶生产企业。公司销售部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厂年产明胶约3000吨,大多都是作为药用明胶对外出售。
这种用于胶囊加工的药用明胶呈淡黄色颗粒状,看上去光鲜照人。据经理介绍,用来生产这种明胶的主要原料就是动物皮。
然而当记者来到原料库房时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所谓的动物皮原料,不过是一些颜色深浅不一的碎皮子,这些脏兮兮的皮子被直接堆放在地上,从皮堆里面渗出来的蓝绿色的液体随处流淌。
这种蓝绿色的碎皮子看上去很脏,根本不是新鲜的动物皮。在原料库房的一个角落,记者找到了一种外观相对新鲜的皮料。这种碎条状的皮料数量并不多,由于当地气温较高,一些皮料开始腐烂,上面爬满了虫子。
销售经理说,这种皮料叫“毛边皮”,在他们厂里算是鲜皮原料,但在明胶生产中这种皮料用量很少。
这名经理告诉记者,毛边皮每吨售价4000元左右,而蓝绿色的碎皮子每吨才卖一两千元,价格相差一倍多。他们厂每天生产十几吨明胶,所需原料皮高达上百吨,根本不可能全部采用鲜皮作原料,这种价格较高的毛边皮实际用量很小,都是掺到价钱更为低廉的蓝绿色碎皮中使用。
记者发现,这种蓝绿色的碎皮子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看起来非常脏。面对这种脏兮兮的皮料,厂里的一名生产负责人显得不以为然。
跟随这名负责人,记者来到漂洗车间,只见这种蓝绿色的碎皮子被放在一个个圆形的池子里进行漂白和清洗。
记者注意到,一些透明的液体通过管道被注入漂洗池。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液体是盐酸等化工助剂,都是用来处理皮料的。
福建三铭胶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盐酸和硫酸,干净的皮用盐酸处理,太脏了就用硫酸处理。就是把外面那个颜色去掉。
原本看上去脏兮兮的蓝绿色的碎皮子,使用盐酸和硫酸进行十几遍的漂洗处理后,果真变得又白又嫩。
随后,这种看上去很的皮料被放在熬胶罐里进行熬制。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经过熬制和提取,原本脏兮兮的碎皮子就摇身一变,成了淡黄色的粘稠胶液。胶液通过一系列设备干燥后被挤压成胶条,经过烘干、粉碎、造粒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变成了金灿灿的明胶成品。这些明胶按照不同规格进行包装,成为专门用于软、硬胶囊加工的所谓药用明胶。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整个生产过程,很难相信金灿灿的明胶就是用这种肮脏的碎皮料做出来的。这家厂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明胶行业很少有厂家全部采用鲜皮为原料生产明胶,大部分都是使用这种蓝绿色的碎皮子替代鲜皮。
记者注意到,这种用来替代鲜皮的碎皮料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外观有蓝有绿,颜色深浅不一,和新鲜的动物皮相比,皮质呈现半透明状,看上去有明显处理过的痕迹。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同等存放条件下,相对新鲜一点的毛边皮出现腐烂爬满虫子,而旁边这种蓝绿色的碎皮子,既没有生虫,也不招苍蝇。
那么,这种替代鲜皮用来加工明胶的碎皮原料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销售经理不愿多讲,只透露了这种皮料的来源。
水头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全国有名的皮都,三铭明胶厂大量采用的蓝绿色的碎皮原料就是来自这里。从2012年8月至今年年初,记者先后多次前往水头镇调查,经历了当地制革业的整治和变迁。
目前,一些重污染的制革企业已经被叫停,但在记者之前调查时,这里的制革生产却是热火朝天。
水头镇既是皮革加工基地,又是动物皮交易集散地。在水头镇生皮交易市场,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皮。记者看到,有些皮子已经腐烂变质。
据一名商贩透露,这种局部腐烂的动物皮在当地被称为“次皮”,大多都是来自于死因不明的动物。
商贩说,这些皮子剥下来的时候,动物有没有病、是怎么死掉的都不重要,甚至有些走私来的动物皮,根本就没有检疫证明,但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到生皮交易,因为这些皮子都是卖给制革厂做工业用的。
在动物皮交易市场,商贩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皮子上面撒上工业盐,防止动物皮进一步腐烂。
据了解,这种整张的动物皮价格昂贵,每张售价近百元,全部都是卖给制革厂做皮革,并没有卖到明胶厂。
随后,记者走访了当地十多家制革厂,发现这种动物皮虽然用工业盐做了处理,但是由于气温较高,很多皮子的局部都开始腐烂变质了。
在制革前,这种使用工业盐处理过的动物皮要进行一番修剪,剪掉一些无用的边角。这种剪下来的毛皮边角呈碎条状,跟记者之前在福建三铭明胶厂看到的所谓“毛边皮”的鲜皮原料非常相似。
制革厂的工人说,这种从整张动物皮上修剪下来碎皮条正是“毛边皮”,属于制革厂的下脚料,在当地十分热销。
这名工人告诉记者,毛边皮虽然可以做明胶,但是数量并不多,被明胶厂大量收购的其实是制革产生的另一种废料。
制革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横置的大圆桶转个不停,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只见地上堆满各种皮料,污水到处流淌。
记者注意到,这种从大转桶里流出来的的污水也是呈蓝绿色,看上去和三铭明胶厂的碎皮原料堆里渗出来的液体很像。
随后,这名工人把一车用来处理皮子的工业原料运到转桶前,用刀划开包装袋后,连袋子一起扔进了转桶内。
硫化碱,就是硫化钠,遇酸释放有毒物质,在胃肠道中能分解出硫化氢,引起硫化氢中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作用。
工人告诉记者,他们用的硫化碱、石灰等原料都是工业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脱毛脱脂,把动物皮的毛和脂肪处理干净。
添加完这些种类繁多的工业原料后,就可以往大转桶内放入修剪好的动物皮进行脱毛脱脂处理了。
一开始就是用纯碱,脱脂剂,转两个小时后,加硫化碱,加石灰,转四个小时倒出来,就好了。
记者在一些制革厂调查时发现,像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随处可见,家家都在使用这些原料对动物皮进行脱毛脱脂处理。
经过一番处理,原本带毛的动物皮就变成了半透明的生皮。各种工业原料在转桶里经过长时间的混合反应,成了蓝绿色的液体,有的附着在皮子上,有的则渗了出来,到处流淌。
据了解,这种脱毛脱脂的皮子经过鞣制加工后,就成了用来生产皮衣、皮鞋等产品的工业皮革原料,但在鞣制之前,还要经过剖层、修剪和整理。
在剖皮车间,一张皮子通常被剖为两层,分为头层皮和二层皮,剖过层的皮子必须修剪掉一些无用的边角。
记者注意到,剪下来的碎皮子被专门收集起来,这些蓝绿色的皮子呈半透明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跟记者之前在福建三铭明胶厂看到的碎皮原料非常相似。
一名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剪下来的碎皮子和一些残次的二层皮,不再用于正常的皮革加工,一般都是当作废料卖掉。
那不熬了,就是一张,然后回去把它做出来,做成酸皮,白白的那种,直接绷在架子上,然后做成狗咬棒,给狗咬的那东西。
在制革厂,这种好一点的废料价格较高,卖出后主要用来做狗咬胶和狗饲料。剩下差一点的价格低的废料,才会被明胶厂买去做明胶。
原来,福建三铭胶业有限公司生产明胶大量使用的碎皮原料,正是这种经过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处理后所产生的制革废料。
据另一家制革厂的负责人透露,这种能够替代鲜皮做明胶的制革废料在当地很快就要绝迹了。因为水头镇迫于制革业使用大量工业原料对环境造成重度污染的环保压力,决定在2013年7月1日关停从事开皮、鞣制等工艺的皮革加工厂。
那就不一定了,去全国了。这里可以做到这里,这里不能做到那个地方做,打游击战。
后来,记者再去水头镇调查时,发现重污染的制革厂果然被关停了,一些厂家分散到福建、江西、山东等地。
在记者长达一年多的调查中,福建三铭胶业公司在今年年初也发生了一些股权转让等变化,虽然这家公司调整了管理层,包括之前多次接待记者的销售经理也已经离职。但是这家厂使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药用明胶的做法并未改变,紧跟水头镇一些制革厂搬迁的步伐,继续大量采购这种工业垃圾皮料。
在福建省龙海市的一家制革厂,记者找到了两名往三铭公司贩卖制革废料的负责人,他们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制革废料原本就是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正是因为有明胶厂大量收购,如今才变得身价倍增。
在河北省无极县,一家制革厂的负责人向记者说出这种垃圾皮料不会轻易腐烂的秘密。
硫化钠基本上就是保鲜了,放里面不会坏皮。石灰、火碱。像火碱这个东西,把皮子烧了毛以后,皮子不容易发烫了。像这个二层皮,放十天二十天的都不会坏。
原来,这种垃圾皮料经过大量有毒有害的工业原料处理后,连虫子和苍蝇都躲着它走。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防腐功能,加上每吨一两千元的低廉价格,明胶厂才对这种制革垃圾皮料趋之若鹜,收购后作为替代鲜皮的主要原料,大量用来生产加工食用明胶或药用明胶。
记者辗转多地,对浙江水头、福建漳州、河北无极、山东沾化等一些制革企业相对密集的地区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查,Kaiyun App下载 全站发现制革厂产生的这种垃圾皮料每年多达几十万吨,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加工狗饲料和狗咬胶,其余绝大部分的工业垃圾皮料都流入了明胶厂。
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食用明胶生产企业。
我们是德资企业,我们做明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应该在全球的话,我们占有率算是第一。
据这名销售代表介绍,他们厂年产食用明胶4000多吨,主要用于糖果、酸奶等食品加工,其中生产明胶所用的大部分原料都是牛皮。
在这家厂的原料库房,各种动物皮堆积如山。记者看到,销售人员所谓的牛皮原料,其实也是从制革厂买来的工业垃圾皮料。
这种从制革厂流出来工业垃圾皮料,在附近的创新明胶厂里也随处可见。(空镜)
在蓝绿色的垃圾皮料旁边,还有一堆新鲜的动物皮。这名总经理承认,他们厂之所以没有全部采用鲜皮作原料,是因为市场上鲜皮的价格太高了。
据了解,从制革厂产生的垃圾皮料每吨才卖一两千元,而从屠宰场出来的动物鲜皮每吨售价高达四千多元,二者相差近两千元。如果按七吨原料皮产出一吨明胶计算,全部采用动物鲜皮生产明胶每吨仅原料成本就增加了一万多元,而全部使用工业垃圾皮做明胶则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山东沂水恒源胶业、山东益心生物科技、湖南金龙明胶、河北成大明胶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也都在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所谓的药用明胶或食用明胶。
在山东沂水恒源胶业有限公司,这种脏兮兮的垃圾皮料被放在池子里进行漂白和清洗。
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强酸或强碱进行漂白和清洗是明胶加工的一道关键性工艺,主要目的就是把这种垃圾皮料处理干净,这样做出来的明胶颗粒看上去才会光鲜照人。
由于这种工业垃圾皮料被污染后容易滋生细菌,为了使做出来的明胶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湖南金龙等一些明胶厂竟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加工的双氧水进行菌。
对使用这种工业垃圾皮料加工明胶的行为,河北成大明胶厂的负责人竟然还有一套自己的说辞。
明胶是从那个原料里提取出来的,并不是它直接生产的,而是提取它里面的物质,这你明白了吧,把这个概念换了就行了。咱不是吃那烂皮子去,那皮子烂也好,臭也好,都是从它里面提东西。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记者辗转浙江、福建、山东、湖南、河北、河南等地,对全国十多家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以及温州水头、河北无极等制革基地进行了深入调查,终于揭开了明胶行业的黑幕。原来,福建三铭胶业、浙江嘉利达明胶、创新明胶、山东恒源胶业、山东益心生物、湖南金龙明胶、河北成大明胶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为了降低成本,从制革厂大量采购已经被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多种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这种工业垃圾皮料以每吨一两千元的低价卖到明胶厂,经过强酸或强碱漂白清洗,加工成金灿灿的所谓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然后以每吨三四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一些食品厂和胶囊厂。
记者走访了多家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生产厂,结果发现多数厂家使用的原料确实是鞣制前的皮料。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些明胶厂使用的原料中,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工业盐和硫化碱等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甚至还有些皮料是出自没有经过任何检验检疫的病死猪。这样的原料加工出来的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险,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样的明胶是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的。那么,这些隐患缠身的明胶到底被卖到了哪些下游企业,最终有加工成什么产品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2005年颁布的《药用明胶》国家轻工行业标准中,对药用明胶的生产原料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用于生产明胶的原料不应来自于经有害物处理过的加工场。然而,福建三铭胶业公司却违反标准,大量采购这种经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制革垃圾,作为替代鲜皮的主要原料,用来生产加工所谓的药用明胶。据了解,药用明胶作为一种基础性生产原料,在医药行业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加工硬胶囊、软胶囊、和药丸包衣等。
通过在三铭公司掌握的线索,记者前往浙江省新昌县找到了钱江胶囊厂,发现这家厂的配料车间里堆满了三铭公司使用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
据厂里的生产负责人介绍,他们厂有四条胶囊生产线,年产硬胶囊十五亿粒,所用原料主要就是三铭明胶。
在溶胶车间,这种采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三铭明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其他明胶,经溶胶罐加热熔化成胶液,根据不同需求添加色素调色后,通过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经过切割和整理做成硬胶囊,包装后直接卖给一些药厂。
随后记者又对新昌康平胶囊厂、宁波恒生胶囊厂和灯塔胶囊厂等一些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厂都在采用三铭公司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作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其他明胶,生产加工药用胶囊。
这些胶囊厂每年生产的硬胶囊总量多达数十亿粒,大多都是销往全国各地的一些药厂。
据福建三铭公司的销售部经理透露,他们厂每年采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有一半左右被卖到了浙江省新昌县的胶囊厂。
根据销售人员的说法,这家厂年产3000吨所谓的药用明胶,其中差不多有1500吨流到了新昌县的一些胶囊厂。按照一公斤明胶产出一万粒硬胶囊计算,这1500吨采用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可以做成150亿粒医用级的硬胶囊。
记者在三铭胶业公司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份前来采购明胶的客户名单。名单显示,这种用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除了被大量销往浙江新昌的一些胶囊厂之外,还有一部分卖到了青岛双鲸药业等一些制药厂。
双鲸药业是山东青岛市一家具有50多年生产历史的制药企业,近年来推出的维生素AD、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一些软胶囊型药品十分畅销。
据这名经理介绍,依靠这些畅销的软胶囊类药品,他们厂去年实现产值两亿元,这些软胶囊类药品使用的原料正是三铭明胶。
就这样,福建三铭公司违反《药用明胶》标准,从制革厂大量采购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通过一系列漂洗和处理,最后生产出所谓的药用明胶。上千吨所谓药用明胶流入浙江省新昌地区的钱江、康平等一些胶囊厂,最后做成了上百亿粒的硬胶囊,销给全国各地一些药厂用于生产各种硬胶囊类药品。另外一部分所谓的药用明胶,被青岛双鲸药业等一些药厂买去,做成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E等各种软胶囊类药品。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种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不但做成了所谓的药用明胶,而且还被加工成大量的食用明胶。据了解,明胶主要分为药用、食用、照相用和工业用四大类,其中食用明胶用途更加广泛,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原料被广泛用于糖果、乳品、饮料和冰激淋等食品加工。
浙江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是国内食用明胶产量较大的企业,公司一名销售代表称,他们厂每年采用垃圾皮料加工的食用明胶大约3000吨,主要用于生产酸奶和糖果。
复配的,酸奶直接添加的也有。包括晋江、广州、汕头那一块的话,我们基本上都有合作。
雅客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是国内最大的糖果专业厂商之一。在这家厂的原料库房里,存放着大量的嘉利达明胶。
厂里的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明胶一般按7%左右的比例添加到糖果原料中,用来生产各种凝胶型糖果。
一个是橡皮糖,再一个是QQ糖,还有一个是果汁软糖。主要用在这几个产品里。
随后,记者又对金冠和蜡笔小新两家大型糖果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两家厂也都在使用嘉利达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生产糖果。
金冠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承认,他们厂使用明胶加工糖果时通常按5%的比例添加,主要生产金冠酸酸橡皮糖和热狗圈橡皮糖等凝胶型糖果。在每年所用的明胶原料总量中,嘉利达这种采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蜡笔小新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QQ糖、软糖等糖果两千多吨,使用明胶原料达一百多吨,其中大部分都是嘉利达公司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
就这样,这种采用工业垃圾原料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到了雅客、金冠、蜡笔小新这些大型糖果厂,按照5%——7%的比例进行添加,混合其他糖果原料,经过熬制、成型、冷却,就摇身一变,成了看上去鲜美可口的QQ糖、橡皮糖等凝胶型软糖。
在追查这种使用工业垃圾皮料生产的所谓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的流向时,记者还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论是所谓的食用明胶还是药用明胶,从产品外观上看,很难发现问题。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检测,竟然都属于合格产品。
一些明胶使用企业表示,他们所用的明胶原料均被当地执法部门全程监管,每批都送检,结果每批都合格。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在制革厂用工业盐和硫化碱等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被福建三铭、浙江嘉利达等明胶厂加工成药用明胶或者食用明胶,最终卖到浙江新昌、山东青岛等地的胶囊厂做成药用胶囊,或者卖给雅客、金冠、蜡笔小新等知名食品厂加工成糖果等食品,最终卖给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我们走访的多家食用明胶生产企业都声称,用这样的工业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胶,在他们行业内部不仅不算秘密,而且还符合行业生产规范的要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在全国十多家明胶厂走访时发现,这种工业垃圾皮料在明胶厂都是公开使用,一些厂家对此并不避讳。河北成大明胶厂的负责人声称,他们之所以敢公开使用制革厂的垃圾皮料生产食用明胶,是因为这种原料是被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的。
这名负责人所谓的许可,就是在2005年12月31日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这个卫生规范明确规定,生产食用明胶可以使用制革鞣制工艺前,剪切下的带毛边皮或剖下的内层皮,俗称为毛边皮、二层皮、三清皮等生皮。
事实上,这个卫生规范中所谓的这些名目繁多的皮子,正是记者在制革厂看到的使用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
中国明胶协会秘书长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几十家明胶厂,除了少数厂家采用鲜皮为原料生产食用明胶之外,大多数明胶厂都在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
据这位秘书长介绍,国内鲜皮原料稀少,根本无法满足全国明胶生产的总需求,于是一些明胶厂便采用这种制革厂的废料替代鲜皮加工食用明胶。由于早在1994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国家标准中,只规定了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可以用动物的皮,但这种皮应该是鲜皮还是制革厂处理过的生皮,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和要求。而2005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了这种制革厂的垃圾皮料可以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所以,全国那么多明胶厂使用工业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胶才不会遭受查处。
这名秘书长后来向记者透露,他们协会就是促使这个“卫生规范”颁布实施的始作俑者。
在2004年9月出版的《明胶科学与技术》期刊中,记者找到了促使这个卫生规范颁布实施的真实原因。
这期刊物第162页发表了一篇署名明胶协会秘书处的文章,声称针对各地卫生部门检查中,毛边皮、牛二层一律不允许生产食用明胶的问题,大家强烈呼吁,希望协会能打报告给卫生部,允许企业使用猪三清、毛边皮、牛二层生产食用明胶。为尽快落实此事,各单位经过协商,根据本企业的能力,资助提供金额不等的经费,由姚龙坤秘书长总负责,组成一个专门工作小组,着手开展工作。
负责整个事情运作的姚秘书长承认,当时为了促使这个卫生规范出台,的确花了不少费用,这些钱都是由各个明胶生产企业提供的。
多的几万块钱,有的少的几千块钱,凑个十几万就差不多了。还要开专家会议通过,通过的时候要专家费。还要住宿费,还要会务费,车马费啊,其实请客吃饭倒也不贵,就是车马费。
就这样,一份由中国明胶协会牵头起草、代表明胶生产企业利益的所谓《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在多家明胶企业提供的十几万元经费的保障下,通过中国明胶协会长达一年多的运作,最终对外公开颁布和实施。
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对使用制革废料生产食用明胶的现象进行过查处。然而自从2006年1月1日,这个被中国明胶协会运作成功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实施后,这种在制革厂遭受多种有毒有害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就取得了合法的身份。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这项规定,制革厂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所有工业垃圾,都不应该再用来生产食用明胶。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依然被全国大部分明胶厂作为主要原料,Kaiyun App下载 全站每年共计生产数万吨左右的所谓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分别卖给胶囊厂、药厂和食品厂,最后用来加工硬胶囊、软胶囊、糖果、酸奶、饮料和冰激淋等产品。
事实上,一些明胶生产企业对这种制革垃圾皮料遭受多种工业原料污染的内幕都是心知肚明。
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为食用明胶企业使用工业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胶,打开了绿灯,使得这些风险未知的工业垃圾最终流向了我们的餐桌,威胁到了食品安全这根社会的敏感神经。而另一方面,这种规定也是和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中,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等规定相矛盾的。明胶,无论在食品行业还是在药品行业,用途都非常广泛,可以说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执法监督部门在明胶和明胶相关行业的监管上已经花了很大的力气,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如何继续加大明胶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如何更好地控制明胶等添加剂的前端风险,如何提升标准对于食品安全的规范作用,如何切实发挥《食品安全法》的约束效力,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保护好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关于明胶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新闻频道还将持续关注。
声明: 凡本网注明“中国质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